【红薯】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通过田间调查数据显示,一般甘薯病害,发病田可造成减产10%,严重地块减产达80%以上,同时病害会造成甘薯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一、甘薯黑斑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

2、病害症状

     薯苗受害,幼茎地下部分或茎基部产生梭形或长圆形稍凹陷的黑斑,逐渐向地上蔓延,成为纵长病斑,继续扩大使幼苗茎基部全部变黑。 病苗定植不久,叶片变黄,植株矮小,最后病株地下部腐烂。薯块受害,病部呈圆形或近圆形凹陷膏药状病斑,坚实且轮廓清晰,中部生灰色霉层或黑色毛状物,严重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病菌深入薯肉下层,使薯肉变成黑绿色,味苦。病部木质化、坚硬、干腐。

3、防治方法

     ① 合理轮作,种植前深翻整地,使用消毒剂进行全园喷施,以有效减少田间病菌残留。

     ② 薯苗种植后需喷施新高脂膜保墒,以隔离病菌感染,提高成活率。

     ③ 适时中耕、除草、追肥,喷施地果壮蒂灵,以提高甘薯吸水吸肥力,加速地下块茎膨大发育,增强抗病性

     ④ 种薯处理:50%甲基托布津或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50%代森铵水溶剂或乳剂200~300倍液浸种10分钟;种薯排好后,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与90%敌百虫混合液喷洒薯种,待薯种下部渗湿,即可覆砂盖土。

     ⑤ 药液浸苗。剪下苗经药液处理,可达到进一步灭菌的目的;50%乙基托布津500倍液浸苗10分钟;50%代森铵500~800倍液浸苗基部3~5分钟;80%402抗菌剂3500~4000倍液浸苗基部3~5分钟。

 

二、甘薯软腐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薯块。

2、病害症状

     薯块发病多在伤口处开始,初期薯块无明显变化,以后组织变褐腐烂。如果发病条件适宜,整个薯块几天内即可全部腐烂,薯皮破裂时,流出黄褐色酒味汁液,病薯表面出现灰白色毛霉和黑色小球状物。如病薯表皮不破裂,待水分蒸发后,薯块干皱僵化。

3、防治方法

     ① 防治关键是尽量避免薯块受伤、受冻,控制好贮窖中的温湿度。

     ② 收获 收获应选择下霜前的晴天进行。收薯时精心细挖,小心轻放,切勿损伤;剔除伤、病、虫和受冻薯块,晾干水气。

     ③ 贮窖消毒 新窖用柴草熏一次;旧窖要打扫干净或将窖壁刨土见新,然后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熏蒸。

     ④ 薯窖管理 应抓住发汗期、低温期和变温期三个阶段的温湿度控制。

     ⑤  贮藏初期(发汗期):入窖后3~4星期,特别是初入窖10天,应打开窖门,通风换气,待窖内薯块温度降到12~14℃时,即可关闭窖门。

     ⑥ 贮藏中期(低温期):冬季温度最低的阶段,应注意保温防冻。窖内温度保持在10~14℃,不能低于10℃。

     ⑦ 贮藏后期(变温期):从次年3月份起,必须注意勤检查,勤管理,调节窖内温湿度,使窖内温度保持在10~14℃之间。

 

三、甘薯蔓割病

1、危害部位

     该病又称甘薯枯萎病、甘薯萎蔫病。主要侵染茎蔓、薯块。

2、病害症状

     苗期发病表现为主茎基部叶片发黄变质。茎蔓受害则茎基部膨大,纵向破裂,暴露髓部,剖视维管束,呈黑褐色,裂开部位呈纤维状。病薯蒂部常发生腐烂。横切病薯上部,维管束呈褐色斑点。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全株枯死。

3、防治方法

     ① 选种抗病品种;加强检疫,禁止从病区调入薯种、薯苗;重病地块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

     ② 栽插无病壮苗,排种前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浸薯种,栽植前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5—10分钟;必要时喷洒5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四、甘薯茎线虫病

1、危害部位

     该病主要危害甘薯块根及茎蔓。

2、病害症状

     茎部症状多在髓部,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干腐状。块根症状表现为糠心和糠皮。

3、防治方法

     ① 选用无病种薯 种薯用51-54℃温汤浸种,苗床用净土或用3%呋喃丹颗粒剂0.5千克/平方米处理,以培育无病壮苗。

     ② 药剂浸薯苗 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100倍液浸10分钟。

     ③ 药剂处理土壤 5%涕灭威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2-3千克,薯苗移栽时施入穴内,该药田间有效期 50-60天,可有效防治茎线虫病的发生,并兼治其他虫害。也可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每666.7平方米用3-4千克,拌适量土施入穴内。

 

五、甘薯根腐病

1、危害部位

     该病主要危害甘薯块根。

2、病害症状

     又称烂根病,是北方薯区和长江中下游薯区发生较重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大田期。 先从幼苗须根尖端或中部开始危害,并蔓延至地下茎,形成褐色凹陷纵裂的病斑。地上秧蔓节间缩短、矮化,叶片发黄,发病重的地下根茎全部变黑腐烂。 病薯块表面粗糙,布满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中后期龟裂,皮下组织变黑。

3、防治方法

     ① 对甘薯根福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抗病品种

     ② 适时早栽,栽无病壮苗,深翻改土、增施净肥、适时浇水。建立三无留种地,培育无病种薯。

 

六、甘薯瘟病

1、危害部位

     整株。

2、病害症状

     甘薯瘟病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发病,表现不同症状。苗期染病株高20cm左右顶端1~3片叶萎蔫,后整株枯萎褐变,基部黑烂。 成株期染病见于定植后,健苗栽后半个月前后显症,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病株于晴天中午萎蔫呈青枯状,发病后期各节上的须根黑烂,易脱皮,纵切基部维管束具黄褐色条纹。 薯块染病轻者薯蒂、尾根呈水渍状变褐,较重者薯皮现黄褐色斑,横切面生黄褐色斑块,纵切面有黄褐色条纹,严重时薯皮上现黑褐色水渍状斑块,薯肉变为黄褐色,维管束四周组织腐烂成空腔或全部烂掉。该病叶色不变黄萎垂、茎部不膨大、无纵裂。别于蔓割病。

3、防治方法

     ① 严格检疫,搞好病情调查,划分病区,禁止疫区薯苗出境上市销售;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抗病品种;

     ② 合理轮作,水旱轮作,或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但不要和马铃薯、烟草、番茄等茄科作物轮作。

     ③ 发病初期可用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或者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七、甘薯紫纹羽病

1、危害部位

     主要侵染根系、薯块。

2、病害症状

     病薯块和薯拐起初为绵白色的根系菌索,后转为粉红色或褐色,最明显的症状是薯块表面形成紫褐色网状菌索。

3、防治方法

     ① 铲除田间病株及病株周围病土,再用福尔马林或石灰水进行消毒;

     ② 收获时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③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抗病力。

     ④ 发病初期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5千克每亩,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千克每亩,加25-40千克浇水后穴施。

 

八、甘薯叶斑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

     叶斑圆形至不规则形,初呈红褐色,后转灰白色至灰色,边缘稍隆起,斑面上散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斑密布或连合,致叶片局部或全部干枯。

3、防治方法

     ①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

     ② 重病地避免连作。

     ③ 选择地势高燥地块种植,雨后清沟排渍,降低湿度。

     ④ 常发或重病地于病害始期及时连续喷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注意喷匀喷足。

 

九、甘薯疮痂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嫩梢、叶片、茎蔓,也可危害薯块。

2、病害症状

     又称甘薯缩芽病,俗称“麻风病”、“硬秆病”等。初期叶片病部出现红褐色油渍状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突起,状如疮痂。 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斑点,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 病菌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过冬,带菌种薯和薯苗可以传播,风雨、人手接触和田间昆虫也能传播。持续降雨和暴风雨有利于病害蔓延和盛发。雨天翻蔓,病害扩展蔓延更快。

3、防治方法

     ① 铲除田间病株及病株周围病土,再用福尔马林或石灰水进行消毒;

     ② 收获时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重病田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③ 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结构,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抗病力

     ④ 发病初期可以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6000-8000倍液均匀喷雾。间隔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十、甘薯病毒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嫩梢、叶片、茎蔓,也可危害薯块。

2、病害症状

     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可分6种类型。 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 二是花叶型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 三是卷叶型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 四是叶片皱缩型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 五是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脉。 六是薯块龟裂型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毒病品种、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② 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加强水肥管理  

     ③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倍液;15%三氮唑核苷可湿性粉剂,隔7~10天1次,连用3次。

 

新闻中心

NEWS

 

 

 

首页    新闻动态    【红薯】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